京都、福知山、堺旅行 24-28/11/2023|其之二|茶(中)

然後要說說這次參加的茶席,我這次參加了兩次呈茶席,一次在京都的茶道資料館,一次在堺的利晶之社,另外參加了在京都戒光寺的簡單煎茶道的茶席。在茶道資料館的是裹千家的茶主人,利晶之社是有表千家、裏千家和武者小路千家的茶人輪流當茶主人,我去那天剛好是表千家的。雖然呈茶席本身就是比較Causal的性質,但比較起來茶道資料館的還是比較較正式的,氣氛也是。 

除了司茶人外,旁邊有位女士做講解的,在茶道資料館差不多完全聽不懂^^" 在奉了茶之後茶客的禮儀我看大家都是做足的,可能客人都是懂茶道的,把茶碗放左邊,向左邊的客人說一句,再把茶碗放中間,轉圈之類,連喝完之後欣賞茶碗這一步都有做,全部都做足的。我當然是跟著別人做,第一口喝下去時是有點驚艷的,好像已經忘記了抹茶是什麼味道,沒什麼預期地喝,先是覺得熱,有點燙口的,另外是鹹鹹的,吃太多抺茶味甜點都有點忘了它本身是鹹的!喜歡那個鮮味,口感是綿密的...點心也很好吃的‥中間有紅豆夾心,上下是蛋糕,表面有那些小小的籽的,口感豐富,也不是太甜。 喝完之後大家上前去欣賞壁龕的字(看不懂的書法)和花,還有看茶具。釜是燒炭的XD

利晶之社那邊的茶席

利晶之社的茶點,好像是會由堺不同的和菓子店輪流提供的

利晶之社的呈茶席就比較輕鬆,可能是比較遊客向吧,而且那一場人比較少,客人只有我和一對couple,還有就是我剛進去未正式開始時,跟茶主人有chit chat了兩句,她知道我是香港來的,而且剛好我前一天去的福知山是她的故鄉,所以她有點熱情,說的日文也比較有顧及外國人的程度?這邊的茶席我有聽懂她介紹壁龕裡的立軸,插花和茶室本身,而這些介紹本身也是茶道的一部份!利晶之社的茶室叫南海庵,因為堺就是面對海的城市,是日本與世界貿易和交流的中樞,而這個茶室就是招待來自不同地方的人。立軸寫的是「日日是好日」,花是從外面花園採的紅葉和未開的茶花花蕾,說是世界的開始和結尾都在這裡了。 那茶老師有問我喝完之後的感想,我想說有點吃驚,因為茶湯喝起來是熱的,但我表達得不好啦,茶老師好像是理解成喝了茶湯,心裡面暖暖的XD 這也沒錯啦^^”  

壁龕

名字起得真好


下次去日本如果有這樣的呈茶席/立茶禮也想參加呢。

另外一個參加的茶席是在戒光寺的煎茶席。因為煎茶道跟工夫茶很有淵源,我就希望在這次旅程參加一個看看,但比起抹茶,煎茶道的體驗只有很少,有一家叫京茶樂的煎茶席,但我懷疑是超級遊客向的,就不考慮,另外宇治的対鳳庵有正式的煎茶道茶席,但一個月只有兩至三天是煎茶道的,這次時間沒對,下次有機會也想去試的。還有一家叫京味KYOMI的,是位外國人教的,因為英語也OK,我是很想參加這個的,可是聯絡幾次都聯絡不上,IG也沒回覆,不知道是不是已經沒有做了。

幸好聯絡上了戒光寺,本來我是有點怕的,因為似他的格局似是全日文,而且是很需要交流的那種,還有他預約的話好像至少要兩位客人的,不過它的experience set很吸引,有特別參拜,有煎茶席,還有一餐精進弁当,由於其他的路都走不通,我就email 去試試。結果他們在回覆裡說他們那天有水彩畫展,所以沒有辦那個experience set,不過會在會場旁邊放一張小桌子,如果我有興趣的話可以來,他們會有簡單的煎茶席體驗,我就回覆了好期待啊會去,但其實心裡是有點不確定的,因為不清楚所謂「簡單」是有多簡單,如果只是普通煎茶的話,那就浪費時間了,因為戒光寺的位置有點遠,而我那時還在為宇治和京都景點太多時間不對而掙扎。但我後來想,這是這次唯一有機會看到煎茶席的行程啊,就定去了。

因為呢,在京都那天下午臨時加插了看紅葉的行程,我在戒光寺關門前大概1小時才趕到(中間還要看錯路,下了一大段樓梯+斜路,要上回一大段才能回到正確的路,想來我挺commited的,可能看紅葉太興奮)。

那條我下去了又上來的樓梯+斜路

戒光寺小小的,主殿轉基本上就是那鎮寺之寶,10米高的丈六釈迦如来像,佛像頸上有像血跡的痕跡,傳說是幫後水尾天皇擋了刺客一刀而來的。很快看完了,旁邊是那水彩畫展,畫的是什麼已經忘了,重點是旁邊真的有茶席!舒了一口氣,至少不是溫水壺茶席。那時剛好前面有一席客人在收拾東西準備走,亭主看我在張望,問我是不是對茶席有興趣,叫我先看看水彩畫展,她要先準備一下。那些水彩畫沒有特別精彩,而且數量不多,很快看完了,我對他們的茶具更有興趣,就在旁邊偷看。

好不容易準備好,亭主請我入席,除了我之外還有個外國人,來自美國的,在日本住了十幾年,日文說得超好,另外還有一位亭主的同伴,也是穿和服的,她負責講解和聊天。煎茶席的過程是輕鬆的,不像抹茶道那樣嚴肅,亭主也會插嘴說話。我跟她們說因為我學中國的工夫茶,所以對煎茶有興趣,但因為日文所限,而美國人又很主動問問題,問的又是比較基本的,所以兩位日本女士大部份時間在解答美國人的問題^^”

煎茶道有100多個流派,他們的流派叫小川流,後來才發現朝日新聞有報導過的。他們有一壼涼的清水放在一個大的青花壼裡,泡茶的青花壼是大概100ml的那種,杯是一般煎茶道大小的青花杯,燒水是用電燼,側把壼。先用涼水洗杯,之後用熱水溫杯,然後用紙抹乾,茶葉用得比較多,可能有4/5g,然後定點注水,注一點點而已,可能是1/4壼這樣。不用溫潤泡的,第一泡泡比較久,每杯出兩三滴,定在那裡等它滴出來的,沒有點兵。








味道是超濃縮的,很厚,茶葉的鮮甜味在口裡爆發,一點都沒有澀,after taste很長,好正!亭主說這樣一滴就像是藥那樣對身體好。第二泡也是一滴滴這樣的,好像出湯快一點。第二泡味道像展開一些,也甜一點。煎茶只飲2泡,所以其實只喝了幾滴茶湯XD 喝完之後是注熱水給你喝,接著會在席上還原器物的。之後我才吃那個茶點,像是羊羹之類的,紅豆味,也很好吃。

後面亭主的老師過來,像個普通阿姨,但她其實就是教煎茶道的渡邊老師!原來她才是回我email那個人,跟她說我在香港學工夫茶,她也知道什麼是工夫茶,也知道跟煎茶道有關連,她說她老師去過中國好多次。我跟她分享說工夫茶也是很濃縮的茶湯,用的壼跟她們的大小差不多,也是用側把的但是用左手,然後她們有點驚奇說那壼的把在另一邊,看!果然係識啲野嘅XD 最後渡邊老師揭了兩本煎茶道的書給我看,如果可以買到就好了...

參加這些活動真是很好玩!而且茶席一點都不貴,可以說是太便宜了...我有點覺得笨了的是在表達不到的時候忘了可以用Google translate!但我下定決心要練好日本語聽講,我閱讀是沒有問題的,那是因為遇到漢字我都是用漢字來理解,常常沒有去管讀音,所以當那些字用口語說出來時我就不明白了... 希望我下次去日本可以順利交流呢~


留言

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