無題
和這位朋友聊天總是很有啟發性。
她說到Know myself和feel myself的分別。一般我們覺得自己是感性的/理性的、聰明的/愚笨的、樂觀的/悲觀的,自己「覺得」自己是這樣,就是Feel myself。知道世界上其他人是怎樣的,然後把自己放上去比較,知道自己的位置,這才是Know myself認識自己。
我對其他人其實很不了解。
身邊兩位與一般人不同的朋友都對了解其他人很有興趣,曾經嘗試融入普通人的生活,然後回來都說辛苦。可是當然,他們都有了得著,包括對人和對自己的了解。而我一直都沒有這樣做,很大原因是我沒有感到很格格不入,或者是我對於自己的格格不入不以為然,不覺得有什麼不便或不愉快的,反而我以前還滿認同自己的Aloofness。日常生活與其他人保持表面上的交流,禮貌溫和,我擅長Open my mind,卻對Open my heart很生疏, 所以我沒幾位朋友。
所謂「出外靠朋友」,近年開始為這種疏離帶來的不便覺得煩惱。我不明白為什麼別人參加興趣班我也一樣參加興趣班,別人能認識新朋友我就不行。我那位好朋友上次告訴我,認識新朋友最重要是真誠。
雖然我開初的想法是有點功利,覺得有朋友做事方便些生活豐富些,不過我想我對每個人都是真誠的,我那位朋友說她不說謊,因為說謊沒意思,我那時聽了覺得這個想法很棒,於是也開始這樣做。唔....真誠的意思可能是在說真心想要結識對方的心態,這就....嗯...我還是有真心想結識的人的,可能因為他們通常給我的感覺都是只可遠觀不可褻玩的高嶺之花。
好吧,原來如此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每個人都只看到他想到的東西,之前讀了鄧敏琳的文章你看到你所看見的,所以要了解別人真的不容易,想別人了解自己,也不容易。要有一個人,360度了解所有面向的自己,這可能性大概是無限接近0了,就算是自己也不能全面了解自己吧。所以我想如果有朋友可以了解某方面的自己,就已經很感恩了。
她說到Know myself和feel myself的分別。一般我們覺得自己是感性的/理性的、聰明的/愚笨的、樂觀的/悲觀的,自己「覺得」自己是這樣,就是Feel myself。知道世界上其他人是怎樣的,然後把自己放上去比較,知道自己的位置,這才是Know myself認識自己。
我對其他人其實很不了解。
身邊兩位與一般人不同的朋友都對了解其他人很有興趣,曾經嘗試融入普通人的生活,然後回來都說辛苦。可是當然,他們都有了得著,包括對人和對自己的了解。而我一直都沒有這樣做,很大原因是我沒有感到很格格不入,或者是我對於自己的格格不入不以為然,不覺得有什麼不便或不愉快的,反而我以前還滿認同自己的Aloofness。日常生活與其他人保持表面上的交流,禮貌溫和,我擅長Open my mind,卻對Open my heart很生疏, 所以我沒幾位朋友。
所謂「出外靠朋友」,近年開始為這種疏離帶來的不便覺得煩惱。我不明白為什麼別人參加興趣班我也一樣參加興趣班,別人能認識新朋友我就不行。我那位好朋友上次告訴我,認識新朋友最重要是真誠。
雖然我開初的想法是有點功利,覺得有朋友做事方便些生活豐富些,不過我想我對每個人都是真誠的,我那位朋友說她不說謊,因為說謊沒意思,我那時聽了覺得這個想法很棒,於是也開始這樣做。唔....真誠的意思可能是在說真心想要結識對方的心態,這就....嗯...我還是有真心想結識的人的,可能因為他們通常給我的感覺都是只可遠觀不可褻玩的高嶺之花。
好吧,原來如此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每個人都只看到他想到的東西,之前讀了鄧敏琳的文章你看到你所看見的,所以要了解別人真的不容易,想別人了解自己,也不容易。要有一個人,360度了解所有面向的自己,這可能性大概是無限接近0了,就算是自己也不能全面了解自己吧。所以我想如果有朋友可以了解某方面的自己,就已經很感恩了。
留言